【敬庭尧艺术简历】
敬庭尧一九四九年生于四川省射洪县。一九六五年入伍,一九八五年三月至一九八九年七月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深造四年。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军美术高级职称评委。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画家,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曾荣立三等功三次,嘉奖六次。
作品《重逢》、《月朦胧》、《雪域魂》、《长缨•长缨》先后入选第六、七、八、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另有《窑洞》、《盼牧归》、《公元一九九七》、《生命之堤》、《风雨同舟》、《寒夜》、《戈壁风流》、《红军长征驿站》、等十余幅作品在全国和全军美展中获奖。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军事博物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央军委八一大楼收藏。《重逢》由邓小平作为国礼赠送日本中曾根首相,并收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
出版著作有《敬庭尧速写集》、《敬庭尧人物小品集》、《百杰画家敬庭尧作品精选》、《敬庭尧画集》、《敬庭尧素描》、《敬庭尧水墨人物》、《西藏风骨》、《国墨风范》、《大匠之门》、《丹青典藏》等。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数字书画频道、四川电视台、西藏电视台等先后拍摄并播出《大地之恋》、《根深蕴厚大地情》、《老敬过年》、《青藏高原之旅》、《西行阿里》、《心中有朵格桑花》、《太阳鸟飞翔的地方》等多部反映其艺术和艺术活动的电视专题片。
2007年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大型个人画展《西藏风骨》,随后在沈阳、珠海、常州、拉萨、成都、济南、上海、广州、香港等城市巡回展出。
20多年来,先后40多次深入藏区采风,曾三次穿越西藏。从唐古拉山到珠穆朗玛峰,从岗仁波齐神山到可可西里无人区,从古格遗址到布达拉宫都留下了他探索的足迹。数十次到边防哨所、兵站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体验生活,收集创作素材,对雪域高原的风土人情情有独钟。近年来运用中国画传统绘画材料与藏画矿物颜料相结合,创作出一大批既传统又独特的反映西藏风情的作品,得到美术评论家的充分肯定和行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多年来资助藏族贫困失学儿童三名、藏民小学校一所,被藏族同胞誉为“高原之子”。
(红河谷TheRedValley2006年纸本638cmX338cm)
文/亮炯•朗萨
佛陀说,伟大而善美之心具足了悲悯。
有了这样的悲悯,能传达无限觉悟的力量,让人充满激情和灵感,灵魂的真性才能点燃精神的火炬。敬庭尧对善美灵魂和崇高艺术境界的执着追求,以一幅幅闪耀着精神实质光芒的画作,突显出他精神气质的博大和崇高。
在六字箴言里看到佛的世界,在转动的经轮里听到菩萨的经文,在江河之源神山圣水里能寻到天堂祥瑞之韵。敬庭尧的画里,让人看到他具有的对宇宙、人生和生命的认知、感悟,用画笔和灵魂在书写人类的伟大和激情,感知画家在修一世的恒心、向上的灵魂,颂赞和抒写纯善之美。
(雪顿节之舞2010年纸本 180cm×388cm)
藏地高原崇尚佛和大自然,崇尚真诚、纯洁、善美;祈祷人类与所有生命吉祥如意的玛尼声行云流水般的飘在高原。藏人相信,人有前世和来生,因而,今生做事多行善举,行善是绿叶,叶的繁茂为的是根的蓬勃。如果真有前世和轮回,那么敬庭尧前世定是高原之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他第一次走进青藏,就爱上了藏地,高原神韵深刻沐浴着他虔敬的心灵。藏人说,因缘成熟时候,轮回和涅槃的业就会显现,发芽,开悟的智慧方能觉察。敬庭尧以高原人不动摇的恭敬心,修着艺术和良知的业,在他作品里显现出了许多善美、悲悯、责任,引导人的心灵回归人类的真性。敬庭尧爱高原爱的太深,爱得太长,在二十个春,夏,秋,冬里,他有过藏地三十余次的艺术苦旅。前藏,后藏,卫藏不但留下他探索艺术的足音,也留下了他回报高原的爱心。